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扎实开展国土绿化工作。全市造林绿化工作以全面落实林长制工作为重点,以贯彻市委、市政府“横向打擂台、纵向抓攻坚” 和“绿满沂蒙”行动为抓手,全面开展“城乡绿化擂台赛”,扎实推进国土绿化和城乡绿化美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全市完成造林13.7万亩、新建和提升绿色通道379.7公里、森林质量提升1.15万亩,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新建完善农田林网8300亩。
(二)持续深化林长制改革。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10余次专题听取汇报,既当总林长又具体承担绿化任务,各级领导全员参与。共设立覆盖全市的四级林长12021人,落实“一林一技”技术员2937人、“一林一员”护林员5548人、“一林一警”警员1161人,设立各级林长公示牌535块,建成了“组织在市、责任在县、运行在乡、管护在村”“横到边、纵到底”的全链条责任体系。
(三)服务林业产业发展。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召开全市木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等活动,做好疫情期间全市木业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全市集体林权改革统计情况和国家林产科技示范园区标准化试点项目验收的前期准备等工作。评选推荐全省规模化生态林场和乡村林场,推进沂南国家和省级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大力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深化集体林权股权化和社会资本投入林业模式改革,通过职责边界划分、互联网+监管、市县同权等事项办理,推进林业系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职能转变。
(四)森林资源管护成效显著。在全市26处森林防火重点国有林场设立视频终端,建成全市森林防火视频会商系统,与市应急局建立会商机制,与济南市、淄博市、潍坊市签订了《森林防火联防联动协议书》。建立完善市、县信息报告系统,防火期内实行每日零报告制度,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采用电话、视频、卫星热点监控等进行明查暗访督查30余次。市财政拿出200万元用于购买森林防火物资,全面提升森林防火预防处置能力,全市安全度过去冬今春森林防火期。市政府成立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处置指挥部,安排部署松材线虫病疫情拔除攻坚战行动,下发《美国白蛾、杨树舟蛾监测工作方案》,组织各县区对草履蚧、春尺蠖进行虫情监测,对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越冬后基数进行调查,对美国白蛾、日本松干蚧及杨树舟蛾等重大食叶害虫实行成虫监测日报告和虫情动态周报告制度。
二、2021年工作打算
(一)持续推深做实林长制。一是深入推进林长制“三化”建设。不断规范细化四级林长目标责任,健全完善“网格化”林长责任体系和“五个一”服务保障体系,强化各级林长保护发展森林资源责任。二是建立“两清单两平台”管理模式。以林长责任区域内森林资源基本情况和变化情况为基础,建立工作落实“责任清单”、“履职清单”两张清单,压紧压实责任,强化履职尽责。依托“临沂市林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林长工作站”,打造信息化监管和基层服务两个平台。三是着力打造蒙山森林生态样板。抓住蒙山区域作为省级林长责任区的有利机遇,促进“青山常在、永续利用”为目标,以“精准提质、覆绿增彩、防灾减灾、科技支撑、保护利用”为主线,启动国家储备林一期项目建设,打造“世界地质名山、国家生态样板”。四是开展造林绿化和生态保护修复,完成荒山绿化彩化2万亩,新建和提升绿色通道300公里。
(二)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地管理。一是明确自然保护地范围。开展自然保护地的勘界立标工作,在2021年底前,完成勘界工作底图制作并矢量化,绘制边界地形图,更新全市自然保护地一张图,建立全市自然保护地数据库。二是明确自然保护地管理单位。根据自然资源禀赋特性和原先已有的管理机构或管理单位,以保护地所在县区为主体落实管理机构。三是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科学编制保护发展规划,实施自然保护地生态恢复工程。
(三)促进林业产业提质增效。一是建设林业产业示范园区。以林业产业示范园区为载体,集合各种要素,吸引社会资本,培育知名品牌,发展优势产业,积极推进经营集约化、产品系列化、产业一体化发展。全力做好“中国板材之都”复查升级工作,打造“临沂板材”区域化品牌标志、生产标准、准入机制等。二是扶持林业龙头企业。培育林业龙头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对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实行动态评价管理,建立和完善淘汰机制,不断提高龙头企业发展质量。三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利用好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品牌优势,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四)提升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水平。2021年,重点实施以防火水网、信息网、道路网“三网”,森林防火半专业队和护林员队伍“两队”和装备现代化“一化”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实现重点林区视频监控率达到90%以上、森林火灾半小时发现率达到100%和核心景区水灭火全覆盖。强化灾情应急处置能力,重点提升松材线虫病疫情防御、除治能力,购买粉碎机等机械设备,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做好防控工作宣传及人员培训,促进防控减灾体系朝着应急更及时、除治更彻底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