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县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境内有集体林地21万亩,自然资源丰富,林业产业发展基础良好。自年初被省自然资源厅列为“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后,县林业主管部门聚焦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要求,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要”,狠抓各项试点任务落实,积极探索北方山区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路径。
一是摸清家底,明确改革方向。林权制度改革如何深入推进,林业产业如何更好发展,必须在山林乡野之间找答案。试点实施以来,蒙阴县林业局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联合各乡镇街区,制发《蒙阴县集体林地情况调查表》,对全县集体林地面积、主要树种、权属及林业产业发展现状等基础数据进行了逐村逐户摸底统计,并选取部分重点村开展深入调研,全面梳理掌握当前集体林管护和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立足实际求突破,确立了“以放活林地经营权为切入点,重点发展民宿、板栗、蜜蜂三大产业,创新绿色金融赋能生态产业”的改革工作思路。
二是凝心聚力,形成改革合力。改革步入深水区,每向前一步都是一场攻坚战。为深刻理解把握本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政策要求,蒙阴县集中组织县直相关部门及各乡镇街区分管负责同志,对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山东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进行了深入学习,并结合区位优势、产业基础、政策支持等方面展开讨论,分析经济形势,做好结合文章。同时,组织林业、不动产登记、金融监管等部门到重点乡镇林区、涉林企业走访座谈,聘请县内金融专业人员到林业局解读绿色金融政策、生态产品质押贷款风险等知识,并组织部分乡镇街区、不动产登记等单位人员,到龙口市芦头镇、荣成市崖西镇、埠柳镇考察学习镇办集体林场管理和运营等经验做法。经过多轮研讨、反复修改完善,起草制定了《蒙阴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三是先行先试,推动改革落地。改革重在落实,容不得半点“假把式”。蒙阴县林业局从集体林地经营权的确权登记入手,针对集体林地承包经营不同类型分类施治。其中,在桃墟镇百花峪村开展林票发放试点,由村党支部领导,按照村规民约和原始分林凭证,通过宣传发动、村民申请、公示、村镇两级复核等程序,由县林业主管部门登记备案后发放林票,探索“一户一票一林地”模式;在垛庄镇尚庄村开展林地经营权/林地使用权发证试点,对山东峻瑞农业有限公司经营的3000余亩林地,由垛庄镇组织界邻村干部现场指界,准确测绘界址,通过企业申请、出宗地图、预审、复核,最后由不动产登记中心发放集体林地经营权证;在北部林业资源丰富的岱崮镇、野店镇筹备设立镇办林场。
下一步,蒙阴县将不断探索创新,持续推出系列实用举措,加快构建“一个平台、两个办法、一个信用考核体系、一个兜底公司”的组织架构,真正实现林权可抵押、能流转,推动改革政策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