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林业改革发展 >> 林长制 >> 正文

探索“两山”路径 打造“两山”典型 沂水县创新设立林长工作站见成效

沂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1-03-24 

沂水县是林业资源大县,全县森林面积126万亩,森林覆盖率34.9%,是临沂市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县城、省级生态县、省绿化模范县等荣誉称号。2019年以来,沂水县率先在全省推行林长制,围绕保护修复林业生态、提升森林质量效益等重点,构建起覆盖全域的县、乡、村三级林长体系,林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具体工作中,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依托特色林业生产基地,创新设立50处林长工作站,创建12处全市林长科技创新示范区,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径,全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典型。在设立林长工作站方面,我们坚持“1234”工作法,取得5项重要成效。

一、建立一个工作平台。围绕解决服务好服务林农“最后一公里”问题,在规模以上特色林业生产基地,设立林长工作站,出台《林长工作站暂行办法》,明确林长工作站设立条件、站长聘用、专家聘任、工作任务等内容,对工作站的五大职责进行细化:一是联系纽带职责(林长联系林农的纽带,专家联系林农的纽带,科研服务生产的纽带),二是实施主体职责(任务落实的主体,项目运营的主体,研发创新的主体),三是科创平台职责(承接课题的平台,自主研发的平台,联合攻关的平台),四是示范样板职责(发展模式示范,成果推广示范,管理措施示范),五是宣传阵地职责(政策精神的宣传阵地,发展理念的宣传阵地,两山转换路径的宣传阵地)。

二、调动两个积极性。创新团队的积极性、生产单位的积极性。

三、处理好三个关系。科研与生产的关系,创新与实用的关系,团队与林农的关系。

四、抓好四个方面的创新。一是品种创新,自主选育皂荚、流苏、桃、暴马丁香等优良品种8个,引进红花山楂、黄果山楂、红花山丁子、阳光樱、金园丁香、红花萱草、吉野樱等优良品种8个;二是树形创新,培育高干吉野樱、阳光樱、丁香等观花大乔木树型;三是模式创新,探讨实施乔、灌、草立体种植模式和乔木树种大行距、低密度栽培模式;四是管理创新,注重树型修剪,进行钢管架扶,采用地布防草,实施水肥一体化精细管理。

在品种创新方面,目前已有3件植物新品种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雪玉流苏”和“雪籽流苏”,成为当时全国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流苏新品种;“天丁1号皂荚”成为当时山东省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皂荚新品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七款规定“植物新品种”属于知识产权。通过“林草植物新品种保护网站”的林业授权植物新品种数据库查询,从1999-2019年,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权的植物新品种全国仅有2202件,山东省280件。开展新品种创新研发是中共中央制定“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是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重要内容和“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基础。

五、取得五项重要成效

一是河滩绿化模式取得新变化。针对杨柳飞絮污染环境和重茬栽植杨树地力下降等问题,沂水县沂河林场与山东省林科院合作实施无絮黑杨“鲁林16号”推广项目,栽植无絮黑杨80余个品种60亩、1800株;与省林科院合作中央财政推广示范项目——“鲁楸1号”等良种丰产示范项目,栽植“鲁楸1号”等5个品种楸树20亩、1000余株;栽植金叶榆、速生榆180亩。同时,在林下间作中草药丹参200亩。无絮黑杨“鲁林16号、“鲁楸1号、金叶榆和速生榆等优良品种非常适宜河滩生长,改变了40多年来河滩单一杨树树种的局面。

二是林木种质资源库项目取得新进展沂水县沂山林场以20多年前林场树种结构调整栽植的杜仲、流苏和皂荚等乡土树种资源为基础,目前已获批了沂水县杜仲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项目,并成功申报了沂水县珍稀乡土树种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库项目。珍稀乡土树种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库核心区面积71公顷,附属区45公顷,主要保存杜仲、流苏、皂荚林木种质资源,共计收集、保存野生资源、地方品种、优良家系、优良单株等种质资源424余份。

三是柘树开发取得新成果。沂水县润发柘树研究所与临沂大学、临沂市中心医院和山东北柘药业合作共建产学研用基地---山东省沂蒙柘木研发中心,着力开展柘树综合利用研究。柘树药用及保健产品开发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目前,研究团队开发的柘根、柘木、柘叶中药饮片,已获企业认证标准;中药制剂柘木滴丸,已完成前期研制,进入中试;医疗器械“百柘不挠”冷敷凝胶已推向市场。下一步,将对柘木的药用、保健价值进行深入开发研究,举行学术研讨会议和产品发布会,不断提升柘木影响力,打造沂蒙柘木品牌。

四是皂荚科技创取得新成效。以沂水县久益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建立了沂水四十里皂荚科技创新示范区,着力探索皂荚高效益种植模式。皂荚是典型的多功能生态经济型树种,是同时具有短期收益、多种收益、永续收益和高效收益的珍稀树种即可作为生态造林树种,又可作为果树和木本中药材种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示范区以结刺型、结果型、刺果兼用型和绿化型为良种选育方向,以产刺、产果和绿化大树为培育重点,融合药用、食用、化工、绿化等多个方向,增加短期收入,降低投入风险。创新选育的皂荚新品种“天丁1号”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成为当时山东省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皂荚新品种。创新探索的“皂荚树五大直接经济收入、十大产业开发方向”高效益种植模式获得亩年收入3万元以上的经济效益,被授予“临沂市林长科技创新示范区”称号。

五是林业为美丽乡村建设作出新贡献。以山东琅琊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沂水民富榛果专业合作社、沂水食用百合开发中心为依托全力打造生态美、农民富的美丽乡村示范区。峙密山居田园综合体项目是临沂市级重点项目,总投资30亿元,辐射面积10平方公里、覆盖10个行政村,3339户9713口人。项目积极引进社会工商资本,整合各类政策资源,持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美丽乡村联片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带动区域乡村振兴的大发展。峙密山居田园综合体核心区占地1500亩,一期投资5亿元,以五彩梯田、画家村、古建筑群三大板块为核心,致力于打造一个高端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三产融合的农业旅游产品,展现了“鲁风皖韵、山水沂蒙”优美意境。

沂水许家湖榛子示范园区以快堡村636户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与快堡村委联合成立了沂水县民富榛果专业合作社,入股农户按10股/亩(每股1000元)折算股份,村集体以资金入股折算股份,实施股份制经营管理、效益分红。同时,村集体拿出部分股份无偿提供给52户126名贫困群众,进行精准扶贫。今年把榛子园提质增效作为林长的重点任务,层层落实县、镇、村三级林长工作责任,加强了以修剪除萌、浇水施肥、林下间作为重点的管理工作,实现了鲜果销售收入200多万元。

沂水马站食用百合园区先后搜集引进百合品种300多种,进行驯化、培育、筛选、脱毒繁殖,杂交选育出口感好、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的食用多用百合品种。现已选育现有口感好、抗性强、花色十分漂亮的食用、保健、观赏、绿化多用品种60个,其它品种138个。积极抓好百合生态画廊、百合农林花卉立体间作、百合园林园艺套种、百合庭院小区观光休闲等模式的种植试验。全力打造集百合研发种植、林下经济、生态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性园区,推动生态农林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