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板生产是高效利用木材资源的主要途径之一,发展人造板工业可有效缓解社会经济发展对木材刚性需求的压力,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意义重大。
中国人造板的产量多年来位居世界第一,越来越多的实木制品由人造板替代,越来越多的应用领域有人造板介入,今后10年乃至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人造板及其制品的市场将不断拓宽,质量将不断提高,产销量纪录亦将不断刷新 。
中国人造板企业存在着只大不强的现象,行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规模最大的生产企业年产量达到250万立方米(亚洲第一),最小的企业年产量不足1万立方米。由于近几年盲目投资、拓展及投资过热,更是导致人造板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个别品种产能过剩。比如中国胶合板占人造板总产量的比重高达39%,而世界总比例仅为30%。以采伐和加工剩余物、城市废料为原料的刨花板比例偏低,只占到总量的10%,而世界总比例为42%;高性能复合板、无胶人造板、非木质资源和农作物秸秆板等产品比例很低;特种用途板、特种规格板、后成型板和环保型板材产量很少。
由于人造板行业中有些品类产品进入门槛相对较低,技术要求相对不是很高,很多企业的技工一般都是由农民工构成,他们大多进行的是“模仿式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人造板行业整体产品质量的提升。经国家抽样检查,大中型企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1%,小规模企业产品合格率也超过73%,甲醛释放量超标是主要不合格指标。
由于近几年劳动力、原材料、土地和资源环境成本不断提高,人民币总体处于升值通道,人造板制造业利润被成本上涨因素抵消。尤其是非理性投资引发阶段性、区域性人造板产品供需关系失衡及木材原料供求关系失衡,产能过剩风险凸显,部分地方出现了产品低价竞争、质量下滑,抢购推高原料价格,企业效益降低,不利于人造板行业持续发展的情况。为此,业内近百家骨干企业联名向全行业发出呼吁:强化行业调控,促进转型升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应当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发展速度的适当调整,恰恰是企业优化内涵和产业升级的极好机会,是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行业结构优化和提升整体竞争力的极好时机,需要有所作为才能为下一轮发展夯实基础。我们相信,经过新一轮升级换代,人造板行业将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通过壮大主业、资源整合、业务流程再造、资本运作等方式,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品牌经营、专业服务、系统集成、产业链整合等方面形成核心竞争力,真正产生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大企业大集团,进行市场化的运作,通过收购与兼并,让一些效率高的、技术含量高的企业成长起来,增长市场份额,摈弃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增长模式,围绕开发品种、提升质量、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安全生产等重点,加强技术研发,采用先进工艺和装备,提高生产制造水平。同时,通过信息技术嫁接,关键功能件、关键材料的研发和制造,生产规模化、智能化以及产品的标准化、定制化生产等途径,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同时,获得国际国内相关产品和企业认证,也将成为业内共识和企业做优做强、行业稳步发展的基础,环保、竞争、效率和微利将成为中国人造板工业的生存常态。
因此,人造板企业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强化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促进“两化”深度融合,推进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人造板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行业整体素质跃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