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至20日,郯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全县林业产业进行调研,深入农村、企业,通过召开座谈会、专人专访等形式,探索林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林业产业是郯城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建立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两大目标,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和谐发展”,大力培育和构建林业特色产业体系。先后建成了银杏产业体系、杞柳产业体系、板栗产业体系、苗木花卉产业体系、生态旅游产业体系、用材林种植和木材加工产业体系,共六个林业产业体系。
一是银杏产业体系。以沂河沿线乡镇为重点,整合优化基地布局,突出抓好优质银杏果生产片区、银杏叶GAP生产片区、银杏绿化苗木片区和银杏生态林片区建设,使全县银杏片林面积达25万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成20家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的以银杏叶及其提取物、银杏果为原料的加工企业,打造“郯城银杏”国家驰名商标。
二是苗木花卉产业体系。以205国道、310国道和李庄、郯城、新村三大片区为重点,有计划地逐年发展常绿阔叶、乡土树种和彩叶植物等陆地花木,高、中、低档并重,迅速扩充观赏苗木的栽植规模。
三是杞柳产业体系。实行规模化生产,以李庄、庙山等为重点打造专业乡镇,到2022年,种植面积发展到5万亩,龙头企业发展到60家,建成大型交易市场、对外贸易展示大厅各一个,争取将郯城杞柳列入国家级农产品加工或产业化经营示范基地。
四是森林生态旅游产业体系。加快古银杏森林公园、神舟古栗园和清泉寺森林公园等省级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整合,搞好银杏生态旅游线路的规划和建设,充分挖掘银杏文化,加快银杏生态园、银杏品种园、银杏文化碑林等特色旅游开发,形成以古银杏森林公园景区和清泉寺森林公园景区为主体的生态旅游群体,打造银杏旅游品牌。
五是板栗及林下经济产业体系。以沭河沿岸的郯城、高峰头为重点,注重发展“郯城油栗”这个名牌,扩大规模,使板栗总面积达7万亩。在“一山(马陵山)二河(沂河、沭河)三路(京沪高速公路、胶新铁路、205国道)”沿线的林下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新增食用菌栽培面积33.3万平方米。
六是用材林种植和木材加工产业体系。以沂河两岸郯城北段,花园、归昌、杨集发展用材林种植基地,2018年至2020年发展无絮杨用材林种植基地5000亩,年采伐用材林5万多立方。截至2020年,全县现有各类木材加工企业15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木业企业30多家,从业人员达1万余人,年产值20亿元。成品发展到现在的地板、家具、门、橱柜,提升了产品的质量,提高了板材产品的附加值,木材加工产业正一步一步走向规范化、规模化,产业链条从初级端向终极端转变。初步形成了以木材加工、板材生产、家具制造为主导的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