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防治美国白蛾等重大食叶害虫,近日,郯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技术人员对重点防治区域释放周氏啮小蜂,实施“以虫治虫”。
据悉,美国白蛾是一种重要的林业有害生物,主要以幼虫取食寄主植物叶片,被称为“森林蝗虫”、“无烟的火灾”,一般一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每年的4月下旬至5月下旬,越冬成虫羽化并产卵,幼虫5月上旬开始危害,一直延续至6月下旬。7月上旬,第1代成虫出现,第2代幼虫7月中旬开始发生,8月中旬为其危害盛期。第3代幼虫从9月上旬开始危害,直至11月中旬;10月中旬,第3代幼虫陆续化蛹越冬。
近年来,郯城县高度重视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积极采取综合措施,在地面、飞机喷药等传统化学防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人工释放周氏啮小蜂,实施生物防治。8月12日,技术人员将从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领取的20盒周氏啮小蜂替代寄主—柞蚕蛹,按照1只白蛾幼虫释放3-5只周氏啮小蜂的比例悬挂在离地面2米处的枝干上,繁育成熟后的小蜂将寻找并侵入美国白蛾或者其他蛾类的蛹,在蛹内定居并繁衍后代,从而消灭美国白蛾。根据一个蛹可繁育500只周氏啮小蜂,本次预计投放一百万只,防治面积达到3000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