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蒙阴县域降雨稀少,特别是近期天气连日高温干旱,对新造林存活带来严峻考验。为切实提高造林成活率,巩固前期造林绿化成果,蒙阴县多措并举,聚力打响抗旱保林攻坚战。
统筹安排部署。以林长制为统领,各级林长认真履职,深入一线,调研旱情,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将抗旱保林与森林防火同部署、同安排,发动1400余名镇、村林长、民间林长、护林员、防火巡护员对全县11个乡镇街区的造林地块开展旱情摸底,因地制宜制定抗旱保苗实施方案,一林一策,明确抗旱保苗任务,落实水源、水量、施工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等,确保每片新造林区都能得到及时有效浇水养护。截至目前,抗旱保林面积达到2万余亩。
加大养护投入。立足当前天气异常干旱的现状,县、乡林业主管部门早发动、早行动,组织施工企业迅速掀起荒山绿化、村庄绿化、退化林修复、古树名木保护等工程项目的抗旱保苗、保林行动。各施工企业积极响应,民间林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组织施工人员奋战在抗旱一线,进行多频次、不间断、巡回式抗旱浇水保苗,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尤其是偏僻陡峭的荒山造林区域,完全依靠人力背水浇苗,全力攻坚克难,务必做好保苗养护。据统计,全县抗旱保苗共出动人员3000余人次,浇水频次较往年提升4倍有余,同地块浇水少则5-6次,多则达到7-8次,养护投入每亩增加100-200元。
科学浇水抗旱。坚持因地制宜、细浇慢灌的原则,根据地形地势、交通条件、干旱程度的不同,针对性的采取不同方式进行灌溉抗旱。交通便利的区域,出动消防车、洒水车进行浇水作业,期间注意调试水枪出水流速、强度,避免急灌漫灌甚至损伤苗木;地势较平缓、水源较便利的区域,采用抽水上山的方式补灌;山高路险、水源不足的区域,采用无人机带水上山的方式进行水源补充;道路崎岖、水源较近的区域,采用人工背水、运水上山的方式进行浇水抗旱。截至目前,动用水泵、无人机、罐车等各类引水抗旱机械设备2000多台次,挽救苗木30余万株。
通过多措并举,高频次、高投入浇水抗旱,及时保护了林业幼苗、幼林及重要珍稀树木,减缓了因干旱恶劣天气对全县造林绿化的影响,保障了建设质量和绿化成效,不断推动全县林业生态建设再上新台阶。